期刊封面
张玉良泄露了绿地“引战”对象
乐居财经?严明会 发自上海
绿地今年的业绩会比去年晚了两个星期。
与一年前相比,张玉良没有太多变化,从容淡定,嘴角挂着招牌式的微笑。身为绿地控股董事长、总裁的他,依然是今年发布会的主角,全程滔滔不绝。
2019年,绿地风波不断,面临海南业绩滑坡、武汉绿地中心被曝“停工”、董家渡项目进展迟缓。于是,2020年,绿地不遗余力,转型、变革、创新,动作很多。比如绿地金融引入战投、贸易港规模化、绿地自身和基建板块的混改等等。正如绿地集团logo上方写着的“Always Innovating”,翻译过来即为不断创新。
时年64岁的张玉良,仍在执著逐新,白发虽已清晰可见,但并无苍老之态。
据2020年业绩快报,绿地全年营业总收入4813亿元,同比增加12.43%;总资产达到亿元,同比增长18%;归母净资产834亿元,同比增长6%;利润总额308亿元,稳步增长;扣非归母净利润131亿元,全年顺利转正,同比增长3%。
在业绩数字之外,张玉良正面回应了“绿地被收购”的传闻。对于“收购者”,坊间流传两种猜测,一个是万科+诚通组成的国企改革基金;另一个是中海和其他投资者组成的投资人。发布会上,张玉良否认“被收购”,称其“充其量是财务投资人”,并且公开透露了战投的身份线索。
绿地不可能被收购
近日,网络上盛传绿地将被收购,消息称绿地或将被万科+诚通组成的国企改革基金收购,或是中海和其他投资者组成的投资人,完成此项收购任务。张玉良直言:没有这个可能性,即使有合作伙伴来,充其量也是财务投资人,不存在收购的概念。
另外,绿地还透露,目前接触最多的战投为一家央企背景的保险金融机构,一家央企背景的券商金融机构,具体名称不便透露,在春节后会进一步明朗化。
根据此前公告,绿地拟转让的股份比例合计不超过绿地总股本的17.5%;拟转让股份的价格不低于下列两者之中的较高者:提示性公告日(2020 年7月27日)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;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公司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。按此估算,绿地17.5%股权价值约140亿元。
出资上百亿,恐怕只有龙头保险和券商有这个实力。
乐居财经查询获悉,目前央企背景的龙头保险公司主要有中国人寿保险集团、中国人民保险集团、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,央企背景的龙头券商有中信证券、中国银河证券等。
根据此前乐居财经研究院发布的《房企战投盈亏统计》,近年来,偏好投资房企的险资主要有中国平安、泰康人寿、太平人寿等,其中太平人寿母公司中国太平为央企背景。去年初,太平人寿曾以19亿元认购大悦城控股2.83亿股,占定增后总股本的6.61%。
这是绿地的第二轮混改。23年的时间里,绿地除参与地产国企的混改,其自身也进行了多次体制改革。现在的绿地,早已从一家纯国有企业转变成了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。
“混改专家”张玉良曾说过,只有在母公司层面实施混改,才能从全局上和根本上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,国企混改最好形成国有资本、社会资本、员工持股金三角的股权结构,这样更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、相互促进、共同发展。
大基建营收占比超房地产
绿地早已不是一家地产一枝独秀的公司,如今,大基建业务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。
据业绩快报,绿地的大基建业务在2020年的营业收入超2801亿元,同比增长19%,全年新签合同6103亿元,同比增加62%。从营收占比上来说,已经超过房地产业务。
而房地产业务稍有萎缩,全年销售金额3583.53亿元,同比减少7.7%;销售面积2909.3万,同比减少10.7%,2017-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仅有5.35%。
去年4月,绿地全新组建“绿地大基建集团”及“绿地大基建技术研究院”揭牌,同时,绿地大基建产业基金签约成立,首期规模50亿元。绿地控股曾表示,基建产业已发展成为与房地产主业并驾齐驱的核心产业,成为业绩增长的新动力。
扩大基建产业的路径之一是参与地方国企混改,控股多家建工企业。
文章来源:《水利水电快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slsdkb.cn/zonghexinwen/2021/0708/1038.html